9要素自动气象站模块化设计的便携式气象站便于偏远地区的快速部署。设备重量控制在 10kg 以内,支持单人搬运和安装,无需复杂基础施工,采用螺旋地钉或水泥配重即可固定。模块化结构使传感器可按需配置,基础模块包含温湿度、气压、雨量传感器,扩展模块可增加土壤墒情、辐射等要素,满足不同监测需求。数据存储采用本地 SD 卡 + 云端双备份模式,本地可存储 3 个月以上的原始数据,避免通信中断导致的数据丢
环境小型气象站具备北斗卫星通信功能的气象站能突破偏远地区的通信壁垒。在无公网覆盖的山区、荒漠等区域,依托北斗短报文通信技术,可实现数据定时回传(支持每小时 1-2 次数据传输),单次报文长度可达 1000 字节,能满足温度、湿度、降水等核心要素的传输需求。设备内置北斗定位模块,可精准记录站点位置信息,便于后期维护管理。与传统卫星通信相比,北斗通信模块成本更低、功耗更小,单站年通信费用可控制在千
温室小型气象站太阳能供电的低功耗一体化气象站是偏远无电区域。这类设备采用高效单晶硅太阳能板(转换效率≥22%)配合大容量磷酸铁锂电池(续航能力≥15 天阴雨天),无需依赖市电即可长期运行。设备集成度高,将传感器、数据采集器和通信模块整合为一体,减少外接线路故障风险。功耗控制在 5W 以内,通过智能休眠唤醒机制,非采集时段进入低功耗模式,进一步延长续航时间。例如在青藏高原无人区,这种气象站
小型气象站功能偏远地区因地形复杂、基础设施薄弱、环境条件恶劣,对野外气象站设备的适应性、可靠性和维护便捷性提出了特殊要求。选择适合的设备需重点考量供电稳定性、通信能力、抗环境性能和低维护需求,以下几类设备经过实践验证,能较好满足偏远地区的气象监测需求。
小型气象站的安装自然灾害防控中,气象站数据为农业防灾减灾提供关键支撑。降雨量数据是防汛抗旱的核心依据,当小时降雨量超过 10mm 且持续增加时,系统启动暴雨预警,指导低洼地块农户及时排水防涝;而连续 15 天无有效降雨(日降雨量5mm)时,触发干旱预警,推动灌溉设施调度。风速风向数据对防风减灾至关重要,当监测到风速达到 6 级(10.8-13.8m/s)以上时,提前通知设施农业农户加固大棚,
企业用小型气象站病虫害防控是气象站数据应用的重要场景,通过气象要素变化预测病虫害发生趋势。温度和湿度是病虫害滋生的关键条件,例如小麦锈病在温度 15-20℃、相对湿度 80% 以上时易爆发,气象站通过实时监测温湿度数据,结合历史发病模型,可提前 7-10 天发布病虫害预警。降雨量数据与病害传播密切相关,连续降雨后田间湿度升高,有利于真菌病害扩散,农户可根据降雨时长和强度提前喷施保护性杀菌剂。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