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参数自动气象站防雷装置的日常维护保障长期防护效果。景区运维人员需每季度检查避雷针和引下线有无锈蚀、变形,连接处是否松动;每月测试防雷器的导通状态,发现劣化立即更换;每年进行一次接地电阻测量,确保接地电阻符合要求。在雷雨季节前,需全面检查防雷装置的完整性,清理接地体周围的杂草和杂物,确保泄流通路畅通。同时,气象站需配备雷电监测模块,实时监测周围雷击活动,当检测到雷电预警时自动切断非必要设备电源
多功能型自动气象站接地系统是防雷装置的 “最终出口”,确保雷电流安全泄入大地。景区气象站采用联合接地网设计,将避雷针接地、设备外壳接地、电源接地、信号接地等所有接地装置连接成一个整体,接地电阻严格控制在 4Ω 以下(高土壤电阻率地区可放宽至 10Ω)。接地体采用镀锌角钢(50mm×50mm×5mm)或铜包钢棒,长度 2.5 米,按梅花形布置 3-5 根,间距 5 米以上,通过水平接地体(40m
自动气象站监测系统信号防雷器针对传感器和数据传输线路提供防护,根据不同信号类型(如 RS485、以太网、无线模块)选用专用防雷器。这类防雷器采用平衡式设计,在不影响信号传输的前提下,能快速响应雷电脉冲,通过放电间隙或压敏电阻将感应过电压限制在 50-200V,同时通过接地端泄放干扰电流。景区气象站的风速、风向、温湿度等传感器信号线均需串联信号防雷器,防雷器与线路的连接采用插拔式设计,便于维护更
一体化自动气象站内部防雷装置聚焦感应雷和传导雷防护,阻断雷电脉冲对电子设备的侵害。电源防雷器是关键防护设备,按层级安装在气象站供电系统中:第一级安装在市电接入端(若有市电),采用大通流容量(40-60kA)的开关型防雷器,可泄放大部分雷电过电压;第二级安装在设备配电箱内,选用限压型防雷器,标称放电电流 20kA,进一步降低残压;第三级靠近设备电源接口,采用 10kA 以下的精密防雷器,将残压控
社区自动气象站引下线作为雷电能量传导的通道,负责将避雷针接收到的雷电流安全导入接地装置。景区气象站通常采用两根引下线对称布置,材料选用截面积不小于 25mm² 的铜缆或 40mm×4mm 的扁钢,引下线从避雷针底部垂直敷设至地面,路径尽量短直,避免弯曲和锐角,减少雷电流传输过程中的阻抗。引下线与避雷针、接地装置的连接采用放热焊接工艺,形成分子级结合的连接点,接触电阻小于 0.03Ω,确
6要素自动气象站外部防雷装置承担直击雷防护的核心作用,通过主动拦截将雷电能量引入大地。避雷针是常用的直击雷防护设备,通常安装在气象站监测塔顶端,高度高于所有传感器和设备 1.5 米以上,利用 “放电” 原理在其周围形成电场集中区,使雷电优先击中避雷针而非气象站设备。景区气象站的避雷针多采用热镀锌圆钢或钢管制作,直径不小于 12mm,针尖经过钝化处理避免腐蚀,针体与监测塔钢结构可靠连接,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