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星形组网以 1 个中心基站为核心,周边监测基站(通常 3~10 个)通过无线通信(4G/5G、微波)或有线通信(光纤)与中心基站连接,形成 “中心 - 节点” 架构。中心基站负责接收各监测基站数据,进行统一处理与分析;监测基站仅需完成数据采集与传输,硬件成本较低。该组网方式优势在于结构简单、部署灵活,适合地形相对平缓、监测区域呈集中分布的场景(如平原区高铁沿线边坡)。但存
表面位移监测预警系统在大型工程(如跨区域高铁、大型矿山、流域边坡)的 GNSS 位移监测中,单一基站难以覆盖大范围监测区域,且易受局部地形、电磁干扰影响,导致监测精度不均。多基站一体化 GNSS 监测站通过多基站协同组网,可实现三大核心目标:一是扩大监测覆盖范围,突破单点监测的空间局限,实现百公里级区域的连续监测;二是提升监测精度稳定性,通过多基站数据交叉验证,降低局部干扰导致的精度波动;三是增强
矿区安全防汛在线监测预警系统与倾角传感器的联合数据融合,通过互补性设计与加权融合算法,有效解决了单一监测的精度局限与数据缺失问题,显著提升变形监测的可靠性。未来可进一步优化融合算法,引入机器学习(如 LSTM)动态调整权重分配策略;同时开发多传感器集成终端,实现 GNSS 与倾角传感器的硬件一体化,推动融合监测在更多工程场景的规模化应用。
尾矿库安全监测系统 当两者数据均有效时,采用加权融合算法:根据 GNSS 信号质量(CNR 值)与倾角传感器温度漂移量动态分配权重 ——GNSS 信号良好(CNR40dB-Hz)时,赋予 GNSS 0.7~0.8 权重、倾角传感器 0.2~0.3 权重;GNSS 信号较弱(30dB-Hzcnr40db-hz)时,调整为 p=““ 的高精度优势,又利用倾角传感器稳定倾斜监测的特性。=““ g
边坡在线监测系统当 GNSS 信号遮挡导致数据中断时,基于倾角传感器的倾斜角度,通过几何公式(位移 = 倾斜角度 × 传感器安装高度)推算 GNSS 监测点的位移数据,结合历史 GNSS 位移趋势优化推算结果,补全数据缺口。例如,某边坡 GNSS 数据中断 20 分钟,倾角传感器测得平均倾斜角度 0.02°,传感器安装高度 2 米,推算位移约 0.69mm,与后续 GNSS 恢复后的实测数据(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