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al Articles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田间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在节水农业中的价值:减少浪费,提升产量

田间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在节水农业中的价值:减少浪费,提升产量

更新时间:2025-09-18      点击次数:6

  【JD-GTS6】【竞道科技土壤墒情监测设备厂家,十余年行业经验,质量更放心!智慧农业设备一站式购齐,欢迎询价!】。

  田间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在节水农业中的价值:减少浪费,提升产量

  在水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下,节水农业成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方向,而田间土壤墒情监测系统正是推动节水农业落地的关键技术支撑。它通过实时捕捉土壤水分动态,打破传统农业 “大水漫灌" 的粗放模式,实现 “按需供水",既从源头减少水资源浪费,又能为作物生长提供稳定适宜的水分环境,最终达成 “节水" 与 “增产" 的双重目标,重塑农业水分管理的高效模式。

土壤墒情监测系统

  田间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对节水农业的首要价值,在于精准管控灌溉用水,从根本上减少水资源浪费。传统农业灌溉多依赖经验判断,农户常因担心缺水而过度灌溉,导致大量水资源渗入深层土壤或流失,水资源利用率不足 50%。而墒情监测系统通过分布在田间的传感器,实时采集不同深度土壤的含水量数据,并上传至云端平台。农户可根据平台显示的墒情曲线,结合作物需水规律,确定是否需要灌溉及灌溉量 —— 当土壤含水量高于作物生长适宜阈值时,系统提示无需灌溉;当含水量低于阈值时,系统精准计算所需灌溉量,避免 “多浇无效水"。例如,在华北地区小麦种植田,应用墒情监测系统后,农户根据监测数据采用喷灌方式,每亩次灌溉量从传统的 80 立方米降至 50 立方米,单次灌溉节水 37.5%,全生育期节水达 200 立方米 / 亩以上。同时,系统还能与滴灌、渗灌等节水灌溉设备联动,实现 “自动启停",进一步减少人为操作导致的水资源浪费,使水资源利用率提升至 85% 以上,远超传统灌溉模式。

  除减少浪费外,田间土壤墒情监测系统还能通过稳定作物水分供给,直接助力产量提升,解决 “节水不增产" 的传统难题。作物生长对土壤水分的需求具有阶段性和精准性,水分过多易导致根系缺氧腐烂,水分不足则会引发生长停滞,而墒情监测系统能为作物提供 “不多不少" 的水分环境。在作物关键生长周期(如水稻孕穗期、玉米灌浆期),系统可实时监测土壤墒情变化,一旦出现水分异常,立即通过 APP 或短信报警,农户可及时采取补水或排水措施,避免水分胁迫影响作物生长。以新疆棉花种植为例,过去因灌溉时机不当,棉花常因花期缺水导致落花落铃,亩产仅 300 公斤左右。应用墒情监测系统后,农户根据监测数据在棉花花铃期精准补水,保持土壤含水量稳定在 70%-80% 的适宜范围,棉花落花落铃率降低 20%,亩产提升至 380 公斤,增产幅度达 26.7%。此外,系统长期积累的墒情数据还能帮助农户优化灌溉周期,形成个性化的水分管理方案,例如根据多年数据发现,当地番茄种植在结果期每 7 天灌溉一次、每次灌溉 30 立方米 / 亩时,产量最高且耗水最少,进一步实现 “节水" 与 “增产" 的协同优化。

  在规模化农业生产中,田间土壤墒情监测系统的价值还体现在区域水资源的统筹调度上,为节水农业的规模化推广提供支撑。通过在一片区域内布设多套墒情监测系统,形成区域墒情监测网络,农业管理部门可实时掌握不同地块的墒情差异,统一调配灌溉水资源。例如,在某大型农场,监测数据显示东部地块墒情适宜,西部地块轻度干旱,管理部门可优先将有限的灌溉水源调配至西部地块,避免水资源在墒情适宜区域的无效投入,实现区域层面的水资源高效利用。这种统筹调度模式,不仅能减少整体水资源消耗,还能确保每一寸土地都获得必要的水分供给,避免因局部缺水导致的产量损失,推动节水农业从 “单点应用" 走向 “全域覆盖"。

  田间土壤墒情监测系统在节水农业中的价值,本质是用 “数据精准" 替代 “经验模糊",让农业水分管理从 “粗放" 转向 “精细"。它既解决了传统灌溉中水资源浪费严重的痛点,又通过稳定水分供给为作物增产提供保障,证明了 “节水" 与 “增产" 并非矛盾,而是可通过技术手段协同实现。随着节水农业的不断发展,墒情监测系统还将与气象预测、作物模型深度融合,实现 “按需供水" 向 “预判供水" 升级,进一步挖掘节水潜力、提升增产空间,为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15666886209
欢迎您的咨询
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您用心服务
在线客服
关注微信
版权所有 © 2025 竞道光电  备案号:鲁ICP备20021226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