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al Articles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城市内涝防治,自动雨量监测站真的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吗?​

城市内涝防治,自动雨量监测站真的能起到决定性作用吗?​

更新时间:2025-11-18      点击次数:6

  【JD-YJ1】【雨量监测设备制造十余年,竞道科技,经得住市场考验,防洪防汛,我们更专业!厂家直发,欢迎询价!】

  一、自动雨量监测站是内涝防治的 “眼睛"

  在城市内涝防治体系中,自动雨量监测站并非能独立解决内涝的 “决定性" 设备,而是整个防治链条中的前端数据支撑核心。其价值在于为内涝预警、调度、处置提供精准数据,但内涝防治需 “监测 - 预警 - 调度 - 工程" 多环节协同,单一设备无法承担 “决定性" 角色。不过,若缺少自动雨量监测站,内涝防治将陷入 “盲目应对" 的困境,从这一角度看,它是实现科学防治的 “基础前提"。

  二、自动雨量监测站的核心作用:为内涝防治提供 “数据决策依据"

  实时监测降雨动态,提前触发预警

  城市内涝多由短时强降雨引发(如 1 小时降雨量超 30mm 易导致低洼路段积水),自动雨量监测站可每 1-5 分钟采集 1 次降雨强度、累计雨量数据,通过 4G/5G 实时传输至城市防汛指挥平台。当数据达到预设阈值(如 1 小时降雨量达 20mm 启动 “关注级" 预警,达 30mm 启动 “应急级" 预警),系统可在 5-10 分钟内通过短信、应急广播、APP 推送等方式,向市政部门、社区、市民发送预警信息,为人员转移、交通疏导预留时间。

  实际案例:2024 年某省会城市遭遇短时强降雨,市区自动雨量监测站在降雨强度达 25mm/h 时触发预警,市政部门提前 30 分钟开启所有雨水泵站,疏导低洼路段车辆,最终内涝积水消退时间较往年缩短 40%,未出现人员被困情况。

自动雨量监测站

  支撑排水系统精准调度,提升排涝效率

  传统排水调度多依赖人工经验,易出现 “泵站盲目启停"“管网负荷不均" 问题。自动雨量监测站的实时数据可与城市排水管网模型联动,精准计算不同区域的降雨汇水量:例如监测到某片区 1 小时降雨量达 35mm,平台可推算该区域管网 30 分钟后将达到满负荷,自动指令周边备用泵站启动,分流雨水;同时根据降雨移动趋势,提前调度下游泵站预泄腾容,避免管网溢流。

  数据支撑:某一线城市通过 “自动雨量监测站 + 排水模型" 联动调度,2023 年汛期雨水泵站运行效率提升 28%,核心城区管网溢流次数从年均 12 次降至 3 次。

  辅助内涝风险评估,优化防治工程布局

  自动雨量监测站长期积累的降雨数据(如近 10 年最大日降雨量、不同降雨强度出现频次),是城市内涝风险地图绘制、防治工程设计的关键依据。例如通过分析监测数据,发现某路段年均因 “1 小时降雨量超 30mm" 引发内涝,可针对性设计 “加建雨水篦子 + 拓宽排水支管" 的改造方案;若监测到某区域降雨汇水面积大、峰值雨强高,则需规划建设调蓄池,增强雨水滞蓄能力。

  典型应用:某新区依托 20 个自动雨量监测站的 5 年降雨数据,优化了 3 条主干道的排水工程设计,将管道设计重现期从 1 年一遇提升至 3 年一遇,投用后该区域内涝发生率下降 75%。

  三、局限性:需与其他措施协同,才能实现有效防治

  无法替代排水基础设施建设

  若城市排水管网管径不足(如老城区普遍存在的 “雨污合流" 管网)、泵站能力落后,即使自动雨量监测站预警及时、调度精准,也难以快速排出雨水。例如某老城区因管网管径仅 300mm,遭遇 1 小时 30mm 降雨时,虽监测站提前预警,但管网满负荷后仍出现大面积积水,需依赖应急抽排设备,此时监测站仅能起到 “提前预警、减少损失" 的作用,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内涝。

  受监测覆盖范围与数据质量影响

  若自动雨量监测站布局稀疏(如偏远郊区每 5 平方公里仅 1 个站点),易出现 “降雨监测盲区",导致部分区域内涝预警滞后;若设备维护不当(如承雨口堵塞导致数据偏差),可能误导调度决策。因此,需结合城市规模科学布局站点(核心城区建议每 1-2 平方公里 1 个),并定期维护设备,确保数据精准。

  需联动应急处置与市民配合

  自动雨量监测站的预警信息需通过高效的应急体系传递至基层(如社区网格员、交警),并引导市民配合(如减少前往低洼区域、车辆有序停放),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若信息传递不畅或市民忽视预警,即使监测与调度到位,仍可能出现内涝损失。

  四、总结:关键支撑而非 “决定性",需多环节协同发力

  自动雨量监测站是城市内涝防治的 “数据核心",没有它,科学预警、精准调度、工程优化都无从谈起,是实现有效防治的 “必要条件";但它并非 “决定性因素",无法独立解决内涝问题。只有将自动雨量监测站与 “完善排水基础设施、健全应急响应机制、提升市民防范意识" 相结合,形成 “监测 - 预警 - 调度 - 工程 - 应急" 的完整链条,才能真正提升城市内涝防治能力,减少内涝带来的损失。


15666886209
欢迎您的咨询
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您用心服务
在线客服
关注微信
版权所有 © 2025 竞道光电  备案号:鲁ICP备20021226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