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al Articles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恶劣天气应对:农业气象环境监测站如何提前预警防灾减灾?

恶劣天气应对:农业气象环境监测站如何提前预警防灾减灾?

更新时间:2025-09-17      点击次数:12

  【农田气象环境监测设备厂家十余年,竞道科技更专业!厂家直供,更多优惠,欢迎询价!】。

  恶劣天气应对:农业气象环境监测站如何提前预警防灾减灾?

  在农业生产中,台风、暴雨、干旱、低温冻害等恶劣天气常导致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而农业气象环境监测站作为 “气象前哨",能通过精准监测、智能预警与联动响应,为农户争取防灾减灾时间,最大限度降低损失,成为守护农田的重要屏障。

  一、多参数实时监测,捕捉恶劣天气前兆信号

  农业气象环境监测站通过高精度传感器,24 小时不间断捕捉与恶劣天气相关的关键参数,提前识别灾害前兆。针对台风,它实时监测风速、风向变化,当风速突破 6m/s(4 级风)时,便开始重点追踪,同时记录气压变化(台风来临前气压多呈下降趋势),为台风预警提供基础数据;面对暴雨,降水量传感器能精准记录每小时降雨量,结合云层厚度、湿度变化(暴雨前湿度常骤升至 90% 以上),提前感知强降雨趋势;遭遇干旱时,土壤墒情传感器(监测深度达 50cm)持续追踪土壤含水量,当耕作层含水量低于 12% V/V 时,触发干旱预警;应对低温冻害,温度传感器可捕捉夜间低温变化,尤其在春秋季,当温度降至 5℃以下且持续 4 小时以上时,及时发出冻害风险提示。这些参数的实时采集,如同为农田装上 “气象雷达",让恶劣天气的早期信号无所遁形。

农业气象环境监测站

  二、智能阈值预警,分级推送防灾指令

  监测站的核心预警能力,源于科学的阈值设定与分级预警机制。农户可根据作物类型、生长阶段,在监测平台预设灾害阈值:如水稻扬花期,设定 “24 小时降水量≥50mm(暴雨)"“风速≥10m/s(6 级风)" 为一级预警;小麦拔节期,设定 “温度≤0℃且持续 2 小时(冻害)" 为紧急预警。当监测数据突破阈值时,系统会自动启动分级预警:一级预警通过 APP 推送提醒,建议农户做好防护准备(如加固大棚支架、清理排水渠);紧急预警则同时发送短信、电话通知,并联动当地农业部门,形成 “农户 - 平台 - 部门" 的三级响应。以 2024 年福建台风灾害为例,监测站在台风登陆前 36 小时捕捉到风速异常升高(达 8m/s),立即推送一级预警;登陆前 12 小时风速突破 12m/s,触发紧急预警,当地农户据此提前收割成熟作物、加固温室大棚,最终作物损失率较往年降低 50% 以上,充分体现了预警的时效性与有效性。

  三、联动防灾措施,实现 “预警 - 行动" 闭环

  农业气象环境监测站并非单一的 “预警器",更能联动防灾设备,将预警信息转化为实际防护行动,形成减灾闭环。面对暴雨,监测站若监测到降水量持续超标,可自动联动田间排水系统,开启抽水泵降低田间水位,避免作物涝害;遭遇干旱时,结合土壤墒情数据,联动滴灌系统精准补水,在保障作物需水的同时减少水资源浪费,如河南干旱产区通过该模式,使玉米受旱损失减少 30%;应对低温冻害,监测站可联动温室大棚的加热设备,当温度降至临界值时自动启动供暖,维持棚内适宜温度,确保茄果类作物正常生长。此外,监测站还能为灾后恢复提供数据支撑 —— 暴雨过后,通过土壤湿度、EC 值(电导率)监测,判断土壤是否板结、养分是否流失,为农户制定补种、施肥方案提供依据,助力快速恢复生产。

  在气候变化导端天气频发的背景下,农业气象环境监测站的提前预警与防灾减灾能力,正成为保障农业生产稳定的关键。它以数据为纽带,串联起 “监测 - 预警 - 行动 - 恢复" 的全流程,让农户从 “被动抗灾" 转向 “主动防灾",不仅降低了灾害损失,更为粮食安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注入了科技底气。


15666886209
欢迎您的咨询
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您用心服务
在线客服
关注微信
版权所有 © 2025 竞道光电  备案号:鲁ICP备20021226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