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al Articles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有了自动田间气象站的数据,能帮农民减少病虫害吗?咋帮的?

有了自动田间气象站的数据,能帮农民减少病虫害吗?咋帮的?

更新时间:2025-09-01      点击次数:20

  【JD-NQ10】【竞道科技智慧农业设备专业厂家,高标准农田气象环境监测设备不同型号,不同参数支持定制,欢迎垂询问价!】。

  对农民来说,病虫害是 “隐形的收成小偷"—— 一旦爆发,轻则叶片受损、长势变差,重则颗粒无收。而自动田间气象站的核心作用,就是通过监测病虫害发生的 “气象密码",帮农民提前预警风险、精准防治,把病虫害扼杀在 “萌芽阶段",而不是等爆发后再补救。

  首先要明确:绝大多数病虫害的发生、繁殖,都和特定气象条件 “绑定"—— 比如高湿易引发真菌病害,高温利于害虫繁殖,连阴雨会加速病害传播。自动田间气象站能实时捕捉这些关键气象数据,相当于给农田装了 “病虫害预警雷达",让农民不再 “凭经验猜病害、看虫情才打药"。

  具体咋帮?先看 “提前预警病害风险"。以常见的小麦赤霉病、玉米大斑病、蔬菜霜霉病为例,这些真菌病害最喜欢 “高温高湿" 环境 —— 空气湿度持续超过 80%、温度在 20-28℃,且连续 3 天以上无大风,孢子就会快速萌发,感染作物。以前农民发现叶片上出现病斑,病害其实已扩散;而自动气象站会实时监测空气湿度、温度和降雨情况,当数据达到 “病害高发阈值" 时,会提前 2-3 天推送预警:“当前空气湿度 85%、温度 25℃,已持续 2 天,未来 1 天无大风,小麦赤霉病风险高,建议 24 小时内喷施杀菌剂"。农民按预警及时打药,能直接切断病害传播链,防治效果比发病后再打药提升 60% 以上,还能减少农药使用量 —— 毕竟 “预防一次" 比 “治疗多次" 更省药、更有效。

自动田间气象站

  再看 “精准防控虫害繁殖"。害虫的生长周期(卵、幼虫、成虫)也受气象条件影响:比如蚜虫在温度 15-25℃、空气湿度 50%-70% 时,繁殖速度最快,10 天就能繁殖一代;黏虫则喜欢在连续降雨后,土壤湿度高时产卵。自动气象站能通过温度、湿度数据,预判害虫 “爆发节点"。比如监测到 “连续 5 天温度 22℃、湿度 65%",会提醒 “蚜虫进入快速繁殖期,需喷施杀虫剂,重点喷洒叶片背面(蚜虫聚集区)";若监测到 “连续 3 天降雨,土壤湿度 80%",会预警 “黏虫可能产卵,建议巡查地块,发现卵块及时清除"。更智能的是,部分气象站还能结合 “积温数据"—— 比如计算某种害虫从卵到幼虫需要的累计温度,当积温达到阈值时,精准预测 “幼虫孵化时间",让农民在幼虫抗药性最弱时打药,事半功倍。

  还有个容易被忽略的帮助:“避免盲目打药,减少抗药性"。很多农民怕病虫害,习惯 “定期打药预防",比如每周打一次药,却不知道频繁打药会让病虫害产生抗药性,后期更难防治。自动气象站则能根据数据判断 “是否需要打药"—— 比如监测到空气湿度一直低于 60%,温度低于 18℃,会提示 “当前条件不利于真菌病害发生,无需打药,可减少农药使用";若害虫繁殖期因低温延迟,会建议 “推迟打药,避免浪费"。这样既减少了农药对土壤、作物的污染,又避免病虫害产生抗药性,长期来看更利于生态种植。

  对大棚种植来说,气象站的帮助更精准。大棚内温湿度易控制,但也容易形成 “高湿小环境",引发灰霉病、白粉病。自动气象站会实时监测大棚内的空气湿度、温度和光照(光照不足也会加重病害),当湿度超过 90%、光照低于 4 小时 / 天,会提醒 “需开启通风口降湿,或增加补光灯,减少灰霉病风险";若监测到大棚内温度骤升(比如正午超过 35℃),会预警 “蚜虫可能提前进入活跃期,需调整通风时间,同时准备杀虫剂"。以前大棚种植靠 “凭感觉通风、凭经验打药",现在有数据指导,病虫害发生率能降低 40% 以上。

  最后要强调:气象站数据不是 “单独起作用",而是和 “农民的田间巡查" 结合 —— 比如预警病虫害风险后,农民再到田里查看是否有初期症状(如叶片上的小斑点、少量害虫),确认后再精准防治,既避免 “空预警" 浪费人力,又不会漏过真实风险。

  说到底,自动田间气象站帮农民减少病虫害,核心是 “变被动防治为主动预防"—— 用数据找到病虫害发生的 “气象规律",提前布局、精准出手,让农民不再 “被病虫害牵着走"。这不仅能减少损失、提高产量,还能让种植更环保、更高效,真正实现 “科学种、少生病、多丰收"。


15666886209
欢迎您的咨询
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您用心服务
在线客服
关注微信
版权所有 © 2025 竞道光电  备案号:鲁ICP备20021226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