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al Articles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智能农业气象观测站的数据如何与农户的种植计划有效结合?

智能农业气象观测站的数据如何与农户的种植计划有效结合?

更新时间:2025-08-29      点击次数:14

  【JD-NQ10】【竞道科技智慧农业设备一站购齐,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多种设备可选,可定制,欢迎咨询!!!】。

  智能农业气象观测站的数据如何与农户的种植计划有效结合?

  农户的种植计划涵盖品种选择、播种育苗、田间管理、采收储存等全流程,而智能农业气象观测站积累的实时与历史气象数据,能为每个环节提供科学支撑,打破 “凭经验定计划" 的局限。通过将数据与种植计划深度融合,农户可实现 “因地制宜、因时制宜" 的精准种植,既规避气象风险,又大化利用气候资源,让种植计划从 “模糊规划" 变为 “精准执行方案"。

  品种选择阶段:数据支撑 “选对品种",适配本地气候

  在确定种植品种时,农户常因不了解品种与本地气候的适配性,导致产量不佳。智能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历史气象数据(如近 5 年的平均气温、无霜期、降雨量、天气发生频率),能为品种选择提供客观依据。例如,若观测站数据显示某地区近 3 年夏季高温日数(≥35℃)年均增加 5 天,且 7-8 月降水量较往年减少 20%,农户在选择玉米品种时,可优先挑选耐高温、耐旱的 “郑单 958"“先玉 335" 等品种,而非选择喜凉、需水量大的品种;若观测站记录到当地春季倒春寒发生概率达 40%(通常在 3 月下旬),果树种植户则应避免选择花期早、抗冻性差的樱桃品种,转而选择花期晚 10-15 天的 “美早" 或 “萨米脱"。在山东德州的棉花产区,农户依托观测站的历史积温数据(≥10℃积温 3800℃),选择了生育期匹配的 “鲁棉研 37 号",棉花吐絮期与当地最佳采收期契合,商品棉率提升至 90% 以上。

智能农业气象观测站

  播种育苗阶段:数据确定 “最佳时间",规避气候风险

  播种时间是否适宜,直接影响作物出苗率与生长周期。智能农业气象观测站的实时气温、土壤温度数据,能帮助农户精准锁定 “播种窗口期",避免因低温烂种或高温灼伤幼苗。以水稻育秧为例,水稻播种需满足 “日平均气温稳定在 12℃以上,土壤 5cm 深度温度持续 3 天≥10℃",观测站若监测到连续 3 天达到这一条件,会立即推送 “适宜播种" 提醒,农户可据此启动育秧;若预测到播种后将出现降温(如日平均气温降至 10℃以下),则会建议推迟播种,并推荐覆盖育苗棚膜保温。在湖南益阳的水稻产区,农户根据观测站数据调整播种时间,将传统 “清明前后播种" 改为 “观测站监测到稳定适温后播种",水稻出苗率从 85% 提升至 98%,育秧期病害发生率降低 60%。此外,观测站的光照数据还能指导育苗期补光 —— 若连续阴雨导致光照强度低于 1.5 万勒克斯,建议开启补光灯,避免幼苗徒长,为后续生长打下健壮基础。

  田间管理阶段:数据指导 “按需操作",优化资源投入

  田间管理(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是种植计划的核心,智能农业气象观测站的数据能让这些操作从 “定时定量" 变为 “按需调整",减少资源浪费与无效劳动。在灌溉管理上,观测站的土壤墒情数据(如 20cm 深度含水量)可直接对接种植计划中的灌溉节点 —— 若计划中 “玉米拔节期灌溉 1 次",但观测站监测到此时土壤墒情仍高于田间持水量的 70%(玉米拔节期适宜墒情),则建议推迟灌溉,避免水分过多影响根系发育;若墒情低于 60%,则提醒立即灌溉,并根据空气湿度、风速数据计算灌溉量(湿度低、风速大则适当增加灌溉量)。在河南商丘的小麦种植区,农户结合观测站数据调整灌溉计划,将传统 “3 次灌溉" 优化为 “按需灌溉 2 次",每亩节水 40 立方米,且小麦千粒重提高 5 克。

  施肥与病虫害防治同样可依托观测站数据优化。观测站的气温、湿度数据能预判作物需肥关键期(如番茄坐果期需氮磷钾均衡,若气温稳定在 20-25℃、湿度 60%-70%,作物吸收养分效率高,此时施肥效果佳);同时,当监测到空气湿度高于 85%、夜间气温在 18-22℃(病虫害高发气象条件),会提前提醒农户喷施保护性杀菌剂,将病虫害防控节点从 “发病后防治" 前移至 “发病前预防",减少农药使用量,契合绿色种植计划。

  采收储存阶段:数据预判 “最佳时机",保障收益大化

  采收时间直接影响作物品质与储存期,智能农业气象观测站的数据能帮助农户精准把控采收节点,避免因过早或过晚采收造成损失。例如,葡萄采收需综合考虑糖分积累与天气情况,观测站可通过监测果实生长周期内的积温、光照数据,预测葡萄成熟时间(如积温达到 2800℃、光照累计达 1200 小时,葡萄含糖量可达 18-20Brix,符合采收标准);同时,若预测到采收后将出现降雨,会建议提前 1-2 天采收,避免雨水导致果实裂果或糖分稀释。在新疆吐鲁番的葡萄产区,农户依据观测站数据制定采收计划,将采收期精准控制在 “成熟度达标且无降雨时段",葡萄商品果率从 85% 提升至 95%,储存期延长 15 天。

  从品种选择到采收储存,智能农业气象观测站的数据如同种植计划的 “导航仪",让每个环节都有科学依据支撑。这种 “数据 + 计划" 的结合模式,不仅提升了种植计划的可执行性与精准度,更帮助农户在应对气候变化时更具主动性,实现产量、品质与收益的多重提升,推动传统种植向智慧种植转型。


15666886209
欢迎您的咨询
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您用心服务
在线客服
关注微信
版权所有 © 2025 竞道光电  备案号:鲁ICP备20021226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