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al Articles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大气负氧离子监测站如何助力环保部门开展区域生态评估?

大气负氧离子监测站如何助力环保部门开展区域生态评估?

更新时间:2025-08-26      点击次数:9

  【JD-FZ5】【竞道科技,负氧离子监测系统,高智能、彩屏显示,与您共享智能生态;厂家直连,外观可定制,旅游景区、生态庄园、湿地公园多场景应用定,欢迎垂询问价!!!】。

  林区负氧离子监测系统的日常维护需要注意哪些要点?

  林区环境具有植被茂密、湿度高、昼夜温差大、生物活动频繁(如昆虫、鸟类栖息)等特点,负氧离子监测系统长期运行易受粉尘、水汽、生物干扰及气候影响,日常维护需围绕 “防堵塞、防侵蚀、防干扰、保精准" 四大核心目标展开,从设备清洁、状态检查、校准维护、特殊场景应对四方面制定针对性措施,确保系统长期稳定运行,具体要点可拆解为四部分:

  一、核心部件清洁:防止粉尘与生物附着导致检测偏差

  林区树木落叶、花粉、粉尘及昆虫排泄物易堆积在传感器探头与采样通道,堵塞空气流通路径,导致负氧离子浓度检测值偏低,需按周期清洁核心部件:

  传感器探头清洁(每 2-3 个月 1 次):

  选择晴朗干燥的时段,关闭设备电源后,用无尘布蘸取专用中性清洁剂(避免腐蚀性液体),轻轻擦拭探头表面的粉尘、花粉或昆虫尸体;若探头滤网(部分机型配备)有明显污渍,需拆卸滤网用清水冲洗(水温≤40℃),晾干后重新安装。需注意,禁止用硬物(如棉签、毛刷)刮擦探头感应元件,避免划伤导致灵敏度下降;清洁后通电运行 1 小时,对比清洁前后数据,若浓度值回升至正常范围(如清洁前显示 800 个 /cm³,清洁后恢复至 1500 个 /cm³),说明清洁有效。

林区负氧离子监测系统

  采样通道疏通(每 3 个月 1 次):

  林区落叶、枯枝可能堵塞设备采样口,需定期检查采样通道是否通畅:打开设备采样口盖板,用压缩气罐(气压≤0.3MPa)从采样口向内吹气,清除通道内残留的落叶碎屑;若通道内壁有潮湿粉尘结块,用长柄软毛刷(刷头为尼龙材质,避免金属划伤)轻轻刷洗,确保空气能顺畅进入检测区域。例如雨后林区湿度高,粉尘易黏附在通道内壁,若未及时清理,可能导致采样量不足,检测值比实际浓度低 30%-50%。

  设备外壳与显示屏清洁(每月 1 次):

  用湿抹布擦拭设备外壳的灰尘、苔藓(林区高湿度易滋生),避免外壳腐蚀;现场 LED 显示屏(若配备)需用玻璃清洁剂擦拭,去除表面的昆虫排泄物或树胶,确保数据显示清晰,方便管理人员现场查看。

  二、设备状态检查:及时发现供电与传输链路隐患

  林区部分监测点可能位于偏远区域(如深山步道),供电不稳定、传输信号易受树木遮挡干扰,需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提前排查隐患:

  供电系统检查(每月 1 次):

  若采用 “太阳能 + 蓄电池" 供电,需清理太阳能板表面的落叶、鸟粪,确保采光面积充足(太阳能板表面污渍会降低充电效率 30% 以上);用万用表检测蓄电池电压,正常范围应为 12-24V,若电压低于 10V,需检查太阳能控制器是否故障(如接线松动、控制器死机),或蓄电池是否老化(使用寿命通常 3-5 年,老化后需及时更换);若配备市电备用供电,需检查市电接口是否松动、线路是否被动物啃咬(如松鼠、野兔),避免断电导致设备停机。

  数据传输链路检查(每周 1 次,远程 + 现场结合):

  远程通过云端平台查看数据传输状态,若出现 “数据中断"“传输延迟超 10 分钟",需先排查是否为信号遮挡(如暴雨、浓雾导致 LoRa/4G 信号弱),若信号正常仍传输异常,需现场检查传输天线是否被树枝挂断、接线是否氧化(用酒精棉擦拭接口);对于 LoRa 组网的多监测点系统,需检查中继器指示灯是否正常(绿灯常亮为正常,闪烁表示信号异常),若中继器故障,需重新调整安装位置(避开高大树木遮挡),确保信号稳定传输。

  设备密封性检查(每季度 1 次):

  林区高湿度易导致设备内部进水,需检查箱体密封圈是否老化(如出现裂纹、变形),若密封圈失效,需及时更换同型号耐老化硅胶密封圈;打开箱门查看内部电路主板是否有受潮痕迹(如生锈、霉点),若有,用干燥的压缩气罐吹干,同时在箱内放置防潮剂(如硅胶干燥剂,每月更换 1 次),降低内部湿度。

  三、精度校准维护:保障数据长期可靠

  林区温湿度波动大,传感器易出现漂移,需定期校准确保检测精度,同时维护数据处理模块功能:

  传感器精度校准(每年 1 次,专业机构上门):

  联系设备厂家或第三方检测机构,携带标准负氧离子浓度舱(或校准仪)到现场,将传感器放入校准舱(浓度设定为林区常见范围,如 1000 个 /cm³、3000 个 /cm³),对比系统检测值与标准值的偏差:若偏差超 ±5%(空气动力学法机型),需由专业人员调整传感器参数;若偏差超 ±8% 且无法通过参数调整修正,需更换传感器探头。例如林区春季花粉季,传感器可能因花粉附着出现漂移,校准后可恢复精度。

  数据处理模块维护(每半年 1 次):

  通过设备调试端口连接电脑,查看数据处理模块是否正常过滤干扰信号(如电磁辐射、瞬时脉冲信号);检查温湿度自动校准功能是否生效 —— 人为改变传感器周边温湿度(如用加湿器提升湿度至 80% RH),观察系统是否自动修正负氧离子浓度值(如未校准前显示 1000 个 /cm³,校准后调整为 1200 个 /cm³,符合高湿度环境下的浓度修正逻辑),若自动校准失效,需重新加载校准算法程序。

  四、特殊场景应对:抵御气候与生物干扰

  林区易遭遇暴雨、台风、低温霜冻及生物破坏(如鸟类筑巢、动物碰撞),需针对性制定应急维护措施:

  天气前防护(暴雨、台风来临前 1-2 天):

  检查设备固定支架是否牢固,若为立杆安装,需加固支架底部螺栓,防止台风导致设备倾倒;关闭设备采样口盖板(部分机型具备防水盖板),避免暴雨直接灌入采样通道;对于太阳能供电系统,将蓄电池切换至 “浮充模式",防止暴雨导致充电过载损坏电池。例如台风过后,需第一时间现场检查设备是否倾斜、天线是否折断,若采样口进水,需拆卸采样通道晾干后再通电。

  低温霜冻防护(冬季每月 1 次检查):

  林区冬季夜间温度可能低于 - 10℃,需检查设备恒温系统(如加热片)是否正常工作:通电后用红外测温仪检测核心元件(传感器、主板)温度,确保维持在 5℃-40℃;若加热片故障,需及时更换,避免低温导致电路脆化或传感器灵敏度下降。同时,检查蓄电池保温套是否完好(冬季低温会使蓄电池容量下降 40% 以上),必要时加装额外保温层。

  生物干扰防护(每季度 1 次):

  林区鸟类可能在设备顶部筑巢,昆虫可能进入箱体内部,需在设备顶部安装防鸟刺(避免鸟类停留),在采样口加装细孔径防虫网(孔径≤1mm,防止昆虫进入采样通道);定期检查设备箱体是否有动物啃咬痕迹(如老鼠、松鼠),若箱体出现破损,用金属板修补,防止动物进入破坏内部电路。

  综上,林区负氧离子监测系统的日常维护需结合环境特点,高频次关注粉尘、生物与水汽干扰,定期检查供电与传输链路,按时校准精度,同时做好场景应急防护。通过系统化维护,可将设备故障发生率降低 60% 以上,确保监测数据精准可靠,为林区生态评估、游客安全引导(如提示高负氧离子游览区域)提供有效数据支撑。


15666886209
欢迎您的咨询
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您用心服务
在线客服
关注微信
版权所有 © 2025 竞道光电  备案号:鲁ICP备20021226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