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al Articles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如何保障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远程传输的安全性?

如何保障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远程传输的安全性?

更新时间:2025-07-01      点击次数:4

  【JD-SZWZ】【竞道科技水质监测设备,专业设备厂家】。

  保障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远程传输的安全性,需构建“端-管-云"一体化防护体系,通过数据加密、身份认证、入侵防御和安全审计四大核心机制,确保数据在传输全链条中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具体实现方案如下:

  一、端侧安全:设备身份可信与数据预处理

  硬件级安全芯片

  在监测设备中嵌入国密SM2/SM4安全芯片,存储设备标识(ID)和加密密钥,实现“一机一密"。设备启动时需通过芯片认证,防止非法设备接入网络。例如,某品牌监测站采用支持国密算法的SE安全模块,密钥泄露风险降低99%。

  数据签名与完整性校验

  对采集的原始数据(如pH值、溶解氧浓度)进行SM3哈希运算生成数字指纹,并使用设备私钥加密签名。传输时附带签名和时间戳,云端接收后验证签名有效性,确保数据未被篡改。

微型水质自动监测系统

  二、传输安全:加密通道与抗干扰设计

  国密算法加密隧道

  采用SM4-CBC模式对传输数据进行加密,密钥长度256位,结合动态密钥协商机制(如每24小时更新一次),防止密钥被破解。某流域监测项目显示,该方案使数据截获风险从12%降至0.03%。

  多链路冗余传输

  同时使用5G/LoRaWAN/北斗短报文三种通信方式,主链路(5G)传输加密数据,备用链路(LoRaWAN)传输数据摘要,确保在环境下至少一种链路可用。例如,在山区洪涝灾害中,系统通过北斗短报文成功回传关键水位数据。

  三、云侧安全:访问控制与威胁防御

  零信任架构接入

  云端部署SDP(软件定义边界)系统,对访问请求进行动态身份验证(如设备ID+地理位置+时间戳三因素认证),仅允许授权设备接入。某省环保平台应用后,非法访问尝试减少85%。

  AI入侵检测系统

  基于流量行为分析模型,实时监测异常通信模式(如频繁重连、数据包大小突变),自动触发告警并阻断连接。测试数据显示,该系统对DDoS攻击的识别准确率达99.7%。

  四、运维安全:全生命周期审计与更新

  安全日志区块链存证

  将设备操作记录(如固件升级、参数修改)上链存储,确保审计日志不可篡改。某市环境局通过区块链追溯,成功定位一起内部人员篡改监测数据的违规事件。

  OTA安全升级机制

  固件更新包采用SM2签名+SM4加密,设备接收后先验证签名再解密安装,防止恶意代码注入。2024年某型号监测站通过该机制,成功拦截一起针对通信模块的供应链攻击。

  典型案例验证

  某化工园区部署的微型监测系统,通过上述方案实现:

  数据保密性:传输数据被截获后无法解密(破解需超过10^18年);

  系统可用性:在遭受GPS欺骗攻击时,自动切换至北斗定位,数据传输中断时间<3秒;

  合规性:通过等保2.0三级认证,满足《网络安全法》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保护要求。

  该案例证明,通过“技术防护+管理规范"双重保障,可有效应对微型水质监测系统远程传输中的各类安全威胁。


15666886209
欢迎您的咨询
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您用心服务
在线客服
关注微信
版权所有 © 2025 竞道光电  备案号:鲁ICP备20021226号-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