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echnical Articles

技术文章

当前位置:首页  >  技术文章  >  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偏远地区农业监测的“零碳“解决方案

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偏远地区农业监测的“零碳“解决方案

更新时间:2025-04-29      点击次数:38

  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偏远地区农业监测的"零碳"解决方案

  【JD-NQ12】,【竞道科技智慧农业设备厂家,十年市场考验,坚持质量为本,与您携手助力农业发展】。

  在偏远地区,传统电力供应受限、基础设施薄弱等问题长期制约农业气象监测的精准度与可持续性。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通过“太阳能供电+物联网传输+智能算法"的技术组合,构建了“零碳"环境下的精准监测体系,成为破解偏远农业发展瓶颈的关键。

  一、太阳能供电:打破能源依赖困局

  观测站采用高效单晶硅太阳能板,配合磷酸铁锂电池储能系统,实现全天候能源自给。以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为例,观测站日均发电量达1.2kWh,满足多传感器(温湿度、风速、雨量、土壤墒情等)连续运行需求,年碳排放量趋近于零。其模块化设计支持快速部署,单站安装周期仅需2小时,较传统电力方案成本降低60%。在无电网覆盖的川西高原,太阳能观测站已稳定运行3年,数据完整率超98%,为青稞种植户提供实时气象预警。

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

  二、物联网传输:打通数据孤岛

  观测站搭载LoRa+北斗双模通信模块,在无公网信号区域仍可实现数据回传。云南怒江峡谷的观测站通过北斗短报文技术,将每15分钟更新的气象数据传输至省级农业平台,延迟小于5分钟。数据经云端AI算法处理后,生成干旱、霜冻等灾害风险图谱,并自动推送至农户手机APP。2024年雨季,该系统提前72小时预警泥石流风险,指导3个村落转移牲畜2000余头,避免经济损失超千万元。

  三、智能算法:赋能精准农事决策

  基于历史气象数据与作物生长模型,观测站开发了“气象-土壤-作物"耦合算法。在贵州毕节山区,系统通过监测10cm、30cm土层含水量及玉米拔节期数据,动态调整灌溉策略,使亩均节水40立方米,产量提升15%。更进一步,观测站数据与无人机植保联动,当监测到小气候适宜蚜虫繁殖时,自动规划防治航线,农药使用量减少35%。

  未来,随着柔性光伏与低轨卫星通信技术的融合,农业气象自动观测站将升级为“零碳智慧农业节点",在保障粮食安全、推动绿色农业转型中发挥更大价值。


15666886209
欢迎您的咨询
我们将竭尽全力为您用心服务
在线客服
关注微信
版权所有 © 2025 竞道光电  备案号:鲁ICP备20021226号-16